查看原文
其他

解码校园文化丨源远校门

源远流长的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2-12-23


编者按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学校园里独特的校园风景,伴着琅琅书声,浸润着师生的心田,目光所及,情景交融,校园景观文化扑面而来。

一直以来学校都在努力构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文化生态,而校园文化景观的人本性、可视性、沉浸性,则使其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文化无形,育人有成。浙大宁理将推出“解码校园文化”系列专题,让我们一起解码校园文化符号,体悟其中的育人内涵。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一所依托浙大求是精神和浙东经世致用学术两支文脉而发展繁荣的院校。正门是一所院校的门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西校门也是如此。它在建校二十年期间经历过三次翻修,见证了学校的变迁,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发展历程





2001年9月24日,学校迎来首批新生入学,西校门也正式竣工。当时的浙大宁理还是浙江大学的独立学院,因此校名在沿用“浙江大学”字体后,“宁波理工学院”使用了繁体字,与浙大做出区分。


2011年9月,西校门重新翻修。由简朴低调发展为宏伟气派,并将“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嵌入大门主体石墙中。“宁波理工学院”也由繁体字转为简体字。



2021年8月26日,成功转设并更名的宁理再次翻修西校门。校名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改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并采用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的字迹集字而成。这也就是现在我们熟悉的校门。



校训内涵





校门的左右侧各篆刻着一条校训。2009年3月,学校启动校训征集活动,学校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共征集到484条,最终确定“明德弘毅开物启新”为校训。



仔细观察校门,可见校训是依照古文的阅读顺序排列的——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体现出学校希望师生能够借鉴历史、传承文化的苦心。





”,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显。

”,指品行、品质、道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

弘毅:弘,宽广也,毅,坚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

开物:通晓万物的道理并奉行而得以成功。“开物”既是对学院办学模式创新的反映,其暗嵌一个“工”字,也是对学院“理工”特色的一种提炼和概括,同时也是对浙江大学“求是”精神的传承。

启新:是对浙大校训“求是创新”所体现的浙大文脉的继承。暗示宁波理工学院是在浙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有自己的新的特色;同时,也以维新、创新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源远浮雕






“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在西大门上运用了三层浮雕和几何图形组合的抽象化手法图示,高低错落有致,颇具立体美感。这独特的设计隐喻着学校的学科特色、艺术文化气息和抽象文化的呈现。

位于行政楼一楼大厅的《源远流长》锻铜浮雕,由学校设计学院由旭声教授在2018年设计。它展示了浙江大学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也体现出宁理极富内涵的文脉传承精神。该浮雕分6个部分,分别是1897年建立浙东精神求是书院,1937年抗战、浙大西迁和1998年四校合作等。


关于浮雕中的浙大西迁,学校一直在开展浙大西迁展。2005年,在南教学区SB大厅举办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历史展;2008年,对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展的展板进行重新设计改造;2010年11月,西迁展迁至可珍讲堂内侧北面长廊展出;2021年,进一步规划升级完善西迁展。


结语







建校至今的二十年里,西校门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浙大宁理人的成长,而它本身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刻在校门的石墙里,更刻在了所有浙大宁理人的心中。



- END -  




推荐阅读


1.心跳预警!“浙大宁理版不心动挑战”来啦!2.首席Talk|谈建:深耕区块链十余年,如今蹚出一条新路
3.学校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4.双代会回顾特辑丨新时代、新征程,勇立潮头再出发!

5.防震减灾日丨这些自救知识你要知道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文字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方可沁

▶今日编辑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杨蝉瑜▶一审丨卢帆▶二审丨李青青▶终审丨韩晶晶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订阅号:nitnews
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